壓力控製閥是製壓力的閥的總稱。按用途分為溢流閥﹑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和順序閥。 在液壓傳動係統中,控製油液壓力高低的液壓閥稱之為壓力控製閥,簡稱壓力閥。這類閥的共同點是利用作用在閥芯上的液壓力和彈簧力相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一、壓力控製閥分類溢流閥的基本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溢流閥的主要作用是對液壓係統定壓或進行安全保護。
(一)溢流閥的作用和性能要求
1.溢流閥的作用
在液壓係統中用來維持定壓是溢流閥的主要用途。它常用於節流調速係統中,和流量控製閥配合使用,調節進入係統的流量,並保持係統的壓力基本恒定。用於過載保護的溢流閥一般稱為安全閥。
2.液壓係統對溢流閥的性能要求
(1)定壓精度高
(2)靈敏度要高
(3)工作要平穩且無振動和噪聲
(4)當閥關閉時密封要好,泄漏要小。
(二)壓力控製閥分類溢流閥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常用的溢流閥按其結構形式和基本動作方式可歸結為直動式和先導式兩種。
1.直動式溢流閥
直動式溢流閥是依靠係統中的壓力油直接作用在閥芯上與彈簧力等相平衡,以控製閥芯的啟閉動作,溢流閥是利用被控壓力作為信號來改變彈簧的壓縮量,從而改變閥口的通流麵積和係統的溢流量來達到定壓目的的。在執行元件沒有拖動全部負載時,係統壓力較低,閥口x關進油口閉,無溢流。 隨著負載增加,係統壓力升高,彈簧2被壓縮,閥芯上升,直到P=Fs/A時,閥 門打開,開始溢流。起溢流、定壓作用。
定壓調節過程如下:
如果係統壓力升高,超過調定值,則閥口開度增大,溢流阻力減小,使係統壓力降至調定值; 如果係統壓力低於調定值,則閥口開度減小,溢流阻力加大,使係統的壓力升到調定值。由於閥口開度z值變化很小,彈簧力F可近似地視為常數,故係統壓力能被控製在調定值保持不變。
2.壓力控製閥分類先導式溢流閥
圖-11所示為先導式溢流閥的結構示意圖,由於先導閥芯一般為錐閥,受壓麵積較小,所以用一個剛度不太大的彈簧即可調整較高的開啟壓力 ,用螺釘調節導閥彈簧的預緊力,就可調節溢流閥的溢流閥壓力。
先導式溢流閥有一個遠程控製口K,如果將K口用油管接到另一個遠程調壓閥(遠程調壓閥的結構和溢流閥的先導控製部分一樣),調節遠程調壓閥的彈簧力,即可調節溢流閥主閥芯上端的液壓力,從而對溢流閥的溢流壓力實現遠程調壓。但是,遠程調壓閥所能調節的高壓力不得超過溢流閥本身導閥的調整壓力。當遠程控製口K通過二位二通閥接通油箱時,主閥芯上端的壓力接近於零,主閥芯上移到高位置.閥口開得很大。由於主閥彈簧較軟,這時溢流閥p口處壓力很低,係統的油在低壓下通過溢流閥流回油箱,實現卸荷。
(三)溢流閥的性能
溢流閥的性能包括溢流閥的靜態性能和動態性能。
1.靜態性能
(1)壓力調節範圍
壓力調節範圍是指調壓彈簧在規定的範圍內調節時,係統壓力能平穩地上升或下降,且壓力無突跳及遲滯現象時的大和小調定壓力。溢流閥的大允許流量為其額定流量,在額定流量下工作時溢流閥應無噪聲、溢流閥的小穩定流量取決於它的壓力平穩性要求,一般規定為額定流量的15%。
(2)壓力*量特性 圖4-12 溢流閥的壓力流量特性圖。
調定壓力-閥的溢流量達到額定溢流量qn時,所對應的壓力pn稱為溢流閥的調定壓力。
開啟壓力-溢流閥剛開啟時,閥進口的壓力p0稱為開啟壓力。
調壓偏差-調定壓力pn與開啟壓力p0的差值稱為調壓偏差,其值越小,性能越好。
可見先導式溢流閥要優於直動式溢流閥。
啟閉特性是指溢流閥在穩態情況下從開啟後到閉合的過程中,被控壓力與通過溢流閥的溢流量之間的關係。它是衡量溢流閥定壓精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用溢流閥處於額定流量、調定壓力ps時,開始溢流的開啟壓力pk及停止溢流的閉合壓力pB分別與ps的百分比來衡量,前者稱為開啟比,後者稱為閉合比。
(3)卸荷壓力
當溢流閥的遠程控製口及與油箱相連時,額定流量下的壓力損失稱為卸荷壓力。
二、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是使出口壓力(二次壓力)低於進口壓力(一次壓力)的一種壓力控製閥。
作用:減低液壓係統中某一回路的油液壓力,使用一個油源能同時提供兩個或幾個不同壓力的輸出。
用途: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在各種液壓設備的夾緊係統、潤滑係統和控製係統中應用較多。此外,當油壓不穩定時,在回路中串入一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可得到一個穩定的較低的壓力。
分類:根據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所控製的壓力不同,它可分為定值輸出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定差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和定比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
(一)定值輸出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
1. 工作原理
閥不工作時,閥芯在彈簧作用下處於下端位置,閥的進、出油口是相通的,亦即閥是常開.
若出口壓力增大,使作用在閥芯下端的壓力剛好大於彈簧力時,閥芯上移,關小閥口,這時閥處於工作狀態。
若忽略其它阻力,僅考慮作用在閥芯上的液壓力和彈簧力相平衡的條件,則可以認為出口壓力基本上維持在某一定值——調定值上。 如出口壓力減小,閥芯就下移,開大閥口,閥口處阻力減小,壓降減小,使出口壓力回升到調定值 先導式減閥動畫
將先導式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和先導式溢流閥進行比較,它們之間有如下幾點不同之處:
(1)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保持出口壓力基本不變,而溢流閥保持進口處壓力基本不變。
(2)在不工作時,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進、出油口互通,而溢流閥進出油口不通。
(3)為保證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出口壓力調定值恒定,它的導閥彈簧腔需通過泄油口單獨外接油箱;而溢流閥的出油口是通油箱的,所以它的導閥的彈簧腔和泄漏油可通過閥體上的通道和出油口相通,不必單獨外接油箱。
2.工作特性
(1)當負載為零或負載所決定的壓力小於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的調定壓力時,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口常開,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處非工作狀態,這時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口相當於一個通道,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出口油壓為零或為小於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調定壓力的某個數值;
(2)當負載壓力等於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調定壓力時,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口關小,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處工作(減壓)狀態,其出口壓力為所調定的額定值;
(3)當負載壓力大於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的調定壓力或為無窮大(液壓油推不動負載、負載速度為零)時,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仍處於工作狀態,出口壓力仍為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的調定值。與前者不同的是此時負載流量(流徑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口通向負載的流量)已為零(因負載已停止運動),但仍有一部分流量經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的導閥泄回油箱,因此,此時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閥口的流量並不為零。
(二)定差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
定差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是使進、出油口之間的壓力差等於或近似於不變的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 高壓油P1經節流口XR減壓後以低壓P2流出,同時,低壓油經閥芯中心孔將壓力 傳至閥芯上腔,則其進、出油液壓力在閥芯有效作用麵積上的壓力差與彈簧力相平衡,隻要盡量減小彈簧剛度k和閥口開度XR,就可使壓力差△戶近似地保持為定值
(三)定比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
定比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能使進、出油口壓力的比值維持恒定。
選擇閥芯的作用麵積A1和A2,便可得到所要求的壓力比,且比值近擬恒定。
三、順序閥
在液壓係統中,除了需要進行壓力的調控外,還常常需要根據油路壓力的變化來控製執行元件之間的動作順序,這時就要使用順序閥。圖4—14a為直動式順序閥,圖4—14b為先導式順序閥。順序閥從結構上可分為直動式和先導式;從控製方式上可分為內控式和外控式。內控式順序閥的工作原理與溢流閥很相似,區別在於順序閥的出油口p2不接油箱而是接後續的液壓元件。因此,泄油口L要單獨接油箱。再就是順序閥閥口的封油長度大於溢流閥,所以在進口壓力p1低於調定值時,閥口全閉;當進口油壓達到調定值時閥口開啟,進出油口接通,使後續元件動作。
圖4—14c所示為外控式液控順序閥,它與內控式順序閥的區別在於閥芯上沒有與進油口相通的孔,因而進口油液不能進入閥芯下腔。控製閥芯運動的油液由控製口K引入,閥芯啟閉由控製油液壓力是否達到調定值決定。調整調節手柄,改變彈簧壓力就能改變調定值。
四、壓力繼電器
壓力繼電器是一種將液壓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元件。圖4—15為其工作原理圖,壓力油經控製口進入柱塞A或膜片底部,當壓力達到壓力繼電器的調定值時,柱塞A上移或膜片中間凸起頂動柱塞B,通過錐麵作用使鋼球平移,壓動微動電氣開關,發出電信號。由於摩擦力的存在,壓力降至調定值時,壓力繼電器並不是馬上複位,而是再降一定值時才複位,這個壓力稱為複位壓力。動作壓力與複位壓力的差值為返回區間,其調節範圍為0.35~0.8MPa。壓力繼電器正確位置是在液壓缸和節流閥之間 。
(1)溢流閥:能控製液壓係統在達到調定壓力時保持恆定狀態。用於過載保護的溢流閥稱為安全閥。當係統發生故障,壓力昇高到可能造成破壞的限定值時,閥口會打開而溢流,以保證係統的安全。
(2)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能控製分支迴路得到比主迴路油壓低的穩定壓力。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按它所控製的壓力功能不同,又可分為定值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輸出壓力為恆定值)﹑定差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輸入與輸出壓力差為定值)和定比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輸入與輸出壓力間保持一定的比例)。
(3)順序閥:能使一個執行元件(如液壓缸﹑液壓馬達等)動作以後,再按順序使其他執行元件動作。油泵產生的壓力先推動液壓缸1運動,同時通過順序閥的進油口作用在麵積A上,當液壓缸1運動*成後,壓力昇高,作用在麵積A的向上推力大於彈簧的調定值後,閥芯上昇使進油口與出油口相通,使液壓缸2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