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式泄氮閥設計規範一種自力式泄氮閥,屬於自力式調節閥。其包括閥體、閥座、閥芯、閥蓋、罩蓋、閥杆和執行機構,執行機構包括上膜蓋、下膜蓋、設置在上膜蓋和下膜蓋之間的膜片及配合設置在膜片上下表麵的托盤,閥杆上端穿過托盤和膜片固定,托盤上方配合設置彈簧和彈簧座,彈簧座中設置鋼球,鋼球上觸配調節杆,調節杆穿過罩蓋連接手輪。上述的一種自力式泄氮閥,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執行機構在原有的彈簧座上增設鋼球,調節杆伸出罩蓋,調節手輪就可在無需拆卸罩蓋的前提下對執行機構進行壓力控製,調節方便靈活,並由手輪下方的鎖緊螺母鎖緊,防止誤操作,整體結構輕巧,外觀美觀大方。  本實用新型屬於自力式調節閥,具體涉及ー種帶手輪的自力式泄氮閥。國內現有的自力式泄氮閥的結構大多為內部調節式,需要打開頂部的罩蓋,用扳手才能進行壓カ調節,調節很不方便,並且存在以下缺點:對彈簧與彈簧座直接調節,在調節過程中使彈簧與彈簧座發生硬摩擦,嚴重時會使彈簧帶動膜片發生扭轉,損壞膜片發生危險。
 自力式泄氮閥設計規範產品特點: 無需外加能源,能在無電、無氣的場合工作,既方便,又節約能源,降低成本; ·氮封裝置供氮、泄氮壓力設定方便,可在連續生產的條件下進行; ·壓力檢測膜片有效麵積大,設定彈簧剛度小,動作靈敏,裝置工作平穩; ·采用無填料設計,閥杆所受摩擦力小,反應迅速,控製精度高; ·供氮裝置采用指揮器操作,減壓比可達100:1,減壓效果好,控製精度高; ·為確保儲罐的安全,需在罐頂設置呼吸閥; ·呼吸閥僅起安全作用,避免了常規氮封裝置中啟閉頻繁易損壞的缺陷。
 自力式泄氮閥設計規範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設計提供ー種帶手輪的自力式泄氮閥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ー種自力式泄氮閥,包括閥體、閥座、閥芯、閥蓋、罩蓋、閥杆和執行機構,所述的執行機構包括上膜蓋、下膜蓋、設置在上膜蓋和下膜蓋之間的膜片及配合設置在膜片上下表麵的托盤,所述的閥杆上端穿過托盤和膜片固定,其特征在於所述的托盤上方配合設置彈簧和彈簧座,所述的彈簧座中設置鋼球,所述的鋼球上觸配調節杆,所述的調節杆穿過罩蓋連接手輪。
 所述的ー種自力式泄氮閥,其特征在於所述的罩蓋外的調節杆上設置鎖緊螺母。 所述的ー種自力式泄氮閥,其特征在於所述的閥座和閥芯為線密封配合結構。 所述的ー種自力式泄氮閥,其特征在於所述的閥座與閥芯接觸的配合麵上設置ー圈圓弧凸筋,所述的圓弧凸筋與閥芯底麵構成線密封配合結構。 上述的ー種自力式泄氮閥,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執行機構在原有的彈簧座上增設鋼球,調節杆伸出罩蓋,調節手輪就可在無需拆卸罩蓋的前提下對執行機構進行壓カ控製,調節方便靈活,並由手輪下方的鎖緊螺母鎖緊,防止誤操作,整體結構輕巧,外觀美觀大方。

性能指標 調節精度 | ≤10% |
---|
允許泄露量 (在規定實驗條件下) | 硬密封 | 4×0.01%閥額定容量 | 軟密封 | DN(mm) | 20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100 | 125 | 150 | 200 | 0.15 | 0.3 | 0.45 | 0..6 | 0.9 | 1.7 | 4.0 | 6.75 |
 自力式泄氮閥設計規範主要技術參數及性能指標 公稱通徑DN(mm) | 20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100 | 額定流量係數Kv | 6.9 | 11 | 20 | 30 | 48 | 75 | 120 | 190 | 額定行程L(mm) | 8 | 10 | 14 | 20 | 25 | 流量特性 | 快開 | 壓力調節範圍(kPa) | 0.4~5.5、5~10、9~14、13~19、18~24、22~28、27~33、31~38、36~44、42~51、49~58、56~66 | 公稱壓力PN(MPa) | 0.1 | 被調介質溫度(℃) | ≤80 | 調節精度(%) | ±5% | 允許泄漏等級 | 標準級:Ⅳ級(GB/T4213-92) 嚴密型:Ⅵ級(GB/T4213-92) |
 自力式泄氮閥設計規範安裝與維護: 1、閥門安裝: (1)安裝前須檢查產品型號、位號及規格是否吻合,檢查整機零件是否缺損與鬆動。 (2)在安裝前,對管道應進行清洗,閥門入口處要有足夠的直管段,並配有過濾器。閥體與管道的法蘭連接,要注意同軸度。 (3)閥門安裝前,應先*清洗管道。 (4)安裝場地應考慮到人員設備的安全,既便於操作,又有利於拆裝與維護。 (5)閥門應正立垂直安裝在水平管道上,不得已時可傾斜安裝,盡量避免水平安裝,閥自重量較大或有振動的場合,要用支撐架。 (6)介質流動方向應與閥體上的箭頭指向一致。氣源應幹燥、無油。閥門應在環境溫度-20~55℃場所使用。  2、 自力式泄氮閥設計規範閥門維護: (1)清洗閥門:對清洗一般介質,隻要用水洗淨就可以。但對清洗有害健康的介質,首先要了解其性質,再選用相應的清洗辦法。 (2)閥門的拆卸:將外露表麵生鏽的零件先除鏽,但在除鏽前,要保護好閥座、閥芯、閥杆與推杆等精密零件的加工表麵。拆裝閥座時應使用工具。 (3)閥座:密封麵有較小的鏽斑與磨損,可用機械加工的方法進行,如損壞嚴重必須換新。但不管修理或更換後的硬密封麵,都必須進行研磨。 (4)閥杆:表麵損壞,隻能換新。 (5)推杆、導向與密封表麵的損壞:對反作用執行機構必須換新,而對正作用執行機構,可用適當的修理後使用。 (6)壓縮彈簧:如有裂紋等影響強度的缺陷,必須換新。 (7)易損零件:填料、密封墊片與O型圈,每次檢修時,全部換新。閥芯、膜片必須檢查是否有預示將來可能發生的裂紋、老化與腐蝕痕跡,根據檢查結果,決定是否更換,但膜片使用期一般多2-3年。 (8) 閥門組裝要注意對中,螺栓要在對角線上擰緊,滑動部分要加潤滑油。組裝後應按產品出廠測試項目與方法調試,並在這期間,可準確地調整填料壓緊力、閥芯關閉位置。
 以上所述及圖中所示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幹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